首页 母校新讯 校庆要闻 百年历程 六庆回眸 新旧影像 怀念师长 学子音讯 往昔纪事 经历成就 校友登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百年历程

镇中简史

  镇海中学创建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清翰林院编修盛炳纬等将募集的经费银元三万余元作基金,在梓荫山南麓总持寺旧址(今学校田径场)新建校舍。名镇海县中学堂。留学日本帝国大学的曹位康(馥山)为第一任校长
  1912年,改学堂为学校,设两个班,并附设县立高等小学校。1913年,陈麟书长校,再附设师范讲习班。后经费短绌,初中改为乙种商业学校。1917年,乌崖琴任校长,因学生不多,“乙商”停办。
  1926年秋,恢复中学建制,改名县立初级中学,曹位康再任校长。赵平复(柔石)来校任教,后任教务主任。当年,中共镇海第一个支部成立,县中教师多人为党员,学校成立共青团组织,师生走出校门参加革命运动。1927年1月,曹位康病故,金鹿笙继之。1931年,金以年迈请辞,由许宝璜继任。
  1932年秋,学校再改制为县立初级商科职业学校,校内同时设职业科与初中科。次年,易校名为初级商业职业学校(简称初级商校),校长为朱叔高。34年,周利生继之。不久,周病逝,王元斌长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敌机轰炸镇海,学校迁至西门外渡驾桥回向寺。时,一年级为普通初中,二、三年级为商科,学生百余人。1939年8月,因战火威胁,又迁校于柴桥瑞岩寺,改收普通初中新生,计三个学期。1940年,王元斌辞,刘健青继之。因当时县府指示,学校迁至庄市汤家庙。1941年4月19日,日寇入侵镇海县城。清晨,师生得讯,仓猝星散,学校器具典籍尽损。
  1942年秋,借霞浦小学址复校,外称“私立蛟川中学”,设3个班,由国民党镇海县党部书记长王万成兼校长,王漱琅主持校务。1943年,添设简师班,由徐资甫主持。同年8月,日伪在县城开办县立中学,校长丁兆。1943年秋,镇海县府接办“蛟川中学”,再迁瑞岩寺上课,王漱琅为校长。次年夏,王辞,镇海县长雷霆兼校长职,沃继唐为副校长主持校务。是年底浙江省教育厅正式颁发钤记,正校名为镇海县立初级中学。1945年,梅汀荪主持校务。时因环境需要,增设高中班。同时,镇海县立简易师范创立,不久迁入瑞岩寺,并入县中,为师范科。日寇投降后,接收县城日伪办的县中,年底,学校迁返县城,因原校舍已毁,定孔庙为校址。
  1946年2月,学校在孔庙复课,高中班奉命结束,初中实行春秋两季招生,7个班,320名学生,教职工19名,校长李价民。1948年春李辞去,由王商熊继任。次年春,沃继唐主校,直至解放。
  1946年初,简师分出,在城西白家浦复校,李价民兼校长。
  经黄声远先生的全力筹建和俞佐宸等积极资助,1947年9月,私立辛成中学正式开学。次年夏,新校舍在城关大校场北侧落成。金鹿笙为首任校长,次年2月,乌崖琴长校,1949年2月,张定璋为校长。
  1949年5月25日,人民解放军进入镇海,次日,县城解放
  同年8月,两校成立新的校务委员会。宁波专员公署委任郑芳华李价民分别为县中和辛中的主任委员,9月,简师再次并入县中,设简师科,计三个班。
  1950年4月,县中简师科并入慈溪锦堂师范
  1952年12月,县中更名为浙江省镇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任命共产党员王德澄为县中副校长;朱一靖为辛中副校长。
  1956年7月1日,辛中与县中合并,成立镇海县第一所完全中学,命名为浙江省镇海中学。宁波地委任命李价民、郑芳华分任第一、第二校长,周东昭任教导主任。朱一靖任中共镇海中学支部书记。学校分东、西两部,原县中为东部,辛中为西部。全校27个班,学生1052人。
  1958年11月,镇海撤县并入宁波市,李价民调任。翌年3月,学校更名为浙江省宁波镇海中学。学校党支部书记先为张文明,后由陈幼明继任。此期间,学校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全面质量不断提高,各项工作成绩显著。1959年获县、市、省级“先进集体”称号。1960年6月,陈幼明代表学校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战线群英大会,再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先进单位”光荣称号。这一年,学校为浙江大学附属中学。8月,郑芳华调任,张士杰继任校长。1961年春,郭沫若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63年1月,镇海恢复县建制再改校名为浙江省镇海县镇海中学。此时,李价民再任校长,胡尧彻为副校长,张士杰任党支部书记。
  1966年7月,“文革”开始。学校党政领导“靠边”,学生停课。1967年秋复课。学制改为初、高中二二制。1968年夏,工宣队进驻学校。10月成立镇中革命委员会。次年4月,东部校舍被县办工厂全部占用,18名教师“下伸”农村,学校偏居西部。1970年7月,张士杰被任命为学校革委会主任兼中共党支部书记。1971年3月,在新路国营林场开辟学农基地,1973年2月,何性善返校任党支部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
  1976年后,拨乱反正,学校秩序迅速恢复,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977年恢复初中三年制。1978年3月,被确定为省13所重点中学之一。同月,镇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在镇中建立挂牌。6月,撤销革委会。9月,县委任命王师荣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何性善为副校长兼副书记,胡明德、袁明川为副校长。1979年2月,教师进修学校分出。
  1981年4月,学校再次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恢复高中三年制,新路农场撤销。1982年4月,何性善为校长,王师荣专任党支部书记。次年王调任,谢荣华任副书记,余舜荣任副校长。1983年9月,根据县委指示,附设干部高中班,1985年3月毕业。这一年镇海再次撤县设区并入宁波市,10月又更校名为宁波市镇海中学。1986年倪文奎任党支部书记。扩大高中多层次招生。1987年1月,东部校舍收回,并开始全面重建工程。1988年11月,学校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何性善再任校长,刘同森、袁明川为副校长。同月,学校成立中共总支委员会,倪文奎为总支书记。1990年6月,东部重建第一期工程完工,四幢教学楼与新校门落成,大成殿、大成门、泮池修茸一新。秋,学校本部迁东部,设21个高中班;西部为分部,设12个初中班及一个高中职业班。
  1991年,高中新生全部根据重点中学要求择优录取。10月,本部新实验楼落成启用。年底,省教委对镇中进行“合格重点中学”评估。  1992年4月,省教委宣布镇海中学为省内第一所合格重点中学。旅日侨胞傅在源先生首访镇中。7月,镇海区委同意镇海中学兴建体艺馆,扩建田径场。扩大校园面积30余亩;同时为校办厂征地5亩。学校重建第二阶段工程全面启动。是年改革高中招生制度,在完成政府下达招生计划后,第一次招收自费生60名。王申浩被任命为副校长。1993年1月,实施国拨工资和校筹工资相组合的双轨工资制,注入激励机制,推进校内工资制度改革。4月体艺馆破土,傅在源先生汇入36万美元鼎助。1994年,开发校内海防遗址,新建林则徐纪念堂;重立抗倭名将卢镗手迹“流芳”碑,修建朱枫烈士纪念楼,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初具规模。中央、省、市领导、各级媒体及大中小学生前来视察、采访、参观者全年近4万人。省教委评估后发文确认镇海中学为省内第一所高中会考全科免试学校。是年,体艺馆落成,标准田径场扩建工程竣工,第二阶段重建任务胜利完成。
  1995年5月,建造图书电教楼和学生生活配套设施,再次扩大校园面积20亩。重建第三阶段工程启动。董生元被任命为副校长。3月,学校有12个爱国主义教育点,其中3个属国家级文保单位,包括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和解放战争五个历史时期的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面建成。何性善校长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赴京出席全国劳模表彰大会。6月,省教委对镇中进行省一级重点中学全面评估,7月下达文件,认定镇中为省内第一所一级重点中学。199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等视察镇中。10月,傅在源先生第三次莅校,以100万美元建立“富的镇中基金”,又以45万美元资助学校电教、体育设施。图书电教楼落成启用。1998年4月,季芳为副校长。镇海中学校办企业大成实业公司举办“蛟川书院”(初中部)办学许可证下达。镇中不再招收公立初中生。1999年4月,学生公寓楼和师生大膳厅建成。市教委确定镇海中学从本年起建立创新教育理科实验试点班,面向全市择优招生。何性善校长退休,季芳为校长,何性善为名誉校长。5月,傅在源先生第四次莅校,亲自为有突出成绩的32位师生颁发富的教育教学奖。
  2000年2月,多媒体网络教室在高一理科实验班投入使用,第一期投资1000万元,千兆位校园网开通运行,建立现代教育信息中心。4月,以昂贵代价收回镇海中学东部原校址——洋山庙旧址,拆迁校园西南端粮站和居民楼。6月,中科院院士李志坚回访母校。宁波市教育基金会授予镇中“富的镇中基金”为宁波市第一个“明星基金会”称号。7月,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9月,季芳调离,吴国平继任校长。10月,学校成立党委。倪文奎任党委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在盛昌黎副市长陪同下视察我校。11月,中科院院士杨福愉给学生作讲座。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一行来校考察、座谈。12月,经严格考核、评审,学校档案管理达省二级标准。学校游泳馆及屋顶网球场建成。
  学校有特级教师胡明德、沈瑞楚、李高风、许克用、朱道初、王正均、罗忠烈、周志良,许克用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专家待遇。

大事记(九十校庆后)

  2000年
  2月,多媒体网络教室在高一理科实验班投入使用,第一期投资1000万元,千兆位校园网开通运行,建立现代教育信息中心。4月,以昂贵代价收回镇海中学东部原校址——洋山庙旧址,拆迁校园西南端粮站和居民楼。6月,中科院院士李志坚回访母校。宁波市教育基金会授予镇中“富的镇中基金”为宁波市第一个“明星基金会”称号。7月,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9月,季芳调离,吴国平继任校长。10月,学校成立党委。倪文奎任党委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在盛昌黎副市长陪同下视察我校。11月,中科院院士杨福愉给学生作讲座。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一行来校考察、座谈。12月,经严格考核、评审,学校档案管理达省二级标准。学校游泳馆及屋顶网球场建成。

 2001年
  5月,九三学社中央院士委员会名誉主席、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徐采栋,九三学社社员、北京大学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吴全德参观学校,并分别题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质量,师资为重。”、“教育学习要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并重。”著名教育家吕型伟一行来校考察,欣然题词:“弘扬人文精神,培育中华英才。”5月26日上午9:30,学校在田径场隆重举行建校90周年庆典。参加庆典活动的嘉宾、海内外校友逾3000人,盛况空前。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张曦,省人事厅长陈仲方,宁波市委副书记徐福宁,市人大副主任陈继武,副市长盛昌黎,市政协副主席,市民进主委陈守义,市政协副主席洪钧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总参谋长孙建国,省教育厅副厅长黄新茂,市教委主任华长慧及区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庆祝大会。6月,召开五届二次职代会暨全校教职工大会。通过“镇海中学实行教职工聘任合同制设置方案”,随完成全员合同制签订。7月,拆迁梓荫山后随原二轻局两幢宿舍,建造女生公寓楼,次年8月15日竣工。9月,根据学校与贵州教育扶贫协议,在普安县首批招收8名贫困生。
11月,学校在河北石家庄正式加入“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希望联盟’协作会”。市委书记黄兴国在区委书记闻建耀、区长郭华巍陪同下来校视察。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黄次胜中将在区人武部领导陪同下来校参观。中国教育学会14届年会100多名代表、领导、专家来校,著名教育家顾名远题词:继承传统,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永葆青春。

  2002年
  1月,校报《镇海中学》创刊。3月,吴国平校长随市教育局代表团访问韩国。4月,老校友发起的“纪念李价民校长诞辰90周年活动”在演播厅举行;印刷《硕德清芬》纪念文集。区政协主席郑信才和校长吴国平出席纪念会并讲话。浙江省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和学科研究”研讨会在校举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领导、专家、学者近200人与会。6月,新加坡圣尼格拉女子中学校长、教导主任来校访问。召开校“六届五次教工代表及四届三次工会会员大会”,审议通过《镇海中学聘龄实施办法(试行)》、《镇海中学综合优质奖奖励办法(试行)》。7月,高考录取分数线揭晓,镇中上线率100%,重点率80%,本科率99.1%,600分以上为50%。首届理科创新实验班学生刘英豪以708分成绩摘取省理科高考状元桂冠。8月,张雁芳、蔡建芳两外语教师赴澳大利亚保罗国际书院为期三月交流学习。同月,“2002年我爱数学少年夏令营”在镇中举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及菲律宾等130多支队伍800多名营员。。“融合人文与科技,营造个性化校园”国家级课题开题,同日,“课堂——网络的整合”——超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课题通过专家鉴定。参加开题和鉴定会的有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大申、华东师大副校长罗振国、浙大教育学院院长田正平等。接镇教党委2002年21号文件,张咏梅任学校党委副书记。9月,谢敏海被授予省第八批特级教师。10月,镇中获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民进中央副主席陈舜礼先生来校视察。11月,区教育工会批复同意贺福勇任镇海中学工会主席。

  2003年
  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一行来校调研信息化工作。校园西侧钢铁炉料公司五层楼住宅征用开拆。教育部第25届省重点中学校长研修班学员来校考察学习。首届理科创新实验班王魏刚同学入选第四届亚洲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代表队(原定于4月19日至4月30日赴泰国参赛,因“非典”未成行)。3月,区计划经济局发文同意新建镇海中学(庄市)分校项目。分校前期准备工作启动。4月,中国科协授予镇中
“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5月,原实验楼内阶梯教室改造装修竣工,并安装多媒体,作为“第二报告厅”。6月,学校《课堂——网络的整合——“超课堂”教育模式的探索》省级课题获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月,倪文奎退休,张咏梅主持党委工作。8月,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来校招生。学校《梓荫花》文学总社被文化部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评为“全国中小学十佳文学社”。9月,校六届五次教工代表暨四届三次工会会员大会通过《镇海中学聘龄实施办法(试行)》、《镇海中学综合优质奖奖励办法(试行)》。毁于兵火的元代至正年间的“光霁亭”在校园西南角复建竣工。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先生来校视察,并题词“以书会友”。镇海籍工程院院士士周永茂先生来校参观。11月,《梓荫书友》、《梓荫花》被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评为首届“全国中学九十九佳”文学社刊。12月,教育部第26届省级重点中学校长研究班学员一行近百人来校考察学习。创立于清乾隆年间“蛟川书院”原碑重立。吴国平校长荣获“宁波市十大青年科技创新奖”。

  2004年
  3月,召开七届一次教职工代表暨五届一次工会大会,通过吴国平校长《与时俱进,迎接挑战,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工作报告。张咏梅任镇海中学党委书记。4月增选何仁荣、王琳军为校党委委员。5月《校园问典》一书与师生见面。著名校友、美籍华裔作家於梨华和她弟弟台湾大学教授於幼华先生重访母校,并欣然写下“再回母校,格外兴奋”心里话。在市、区领导陪同下,傅在源先生五莅学校,参观了“富的廊”和由他捐资兴建的游泳馆,表示满意,并出席富的基金颁奖仪式。7月,抗日将领陈德法子女一行,在梓荫山其父手迹“日涉成趣”石刻前,进行拍照怀念。8月,于实验楼四楼的两个高中物理研究性教学实验室改建完成。9月,座落在梓荫山东南麓的纪念校友张困斋烈士“困斋亭”落成。碑文“张困斋烈士永垂不朽”九字,由原全国人大乔石委员长题写。镇中被授予“浙江省2000——2003年度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以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主题的第七届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在镇中隆重举行。11月,《融合人文与科学,营造个性化校园——“镇海中学现象”的学校文化解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通过专家鉴定。

  2005年
  3月,《梓荫墨宝》出版。4月,王琳军任校工会主席。教育部第28届省级重点中学校长研究班一行来校考察学习。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麦校长,华侨中学洪校长、陈副校长一行来校访问。5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巴音朝鲁等领导在区委书记陪同下来校视察,巴音书记题词“明德精学,笃行致强”。8月,召开七届三次教代会,通过《镇海中学教师优质长效奖励实施办法》、《镇海中学教师周课时量标准》。是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镇中
“全国文明单位”称号。10月,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杨福渝兄弟及姐妹在副区长翁雪丽陪同下来校访问。11月,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23位学生来我校浸濡活动。中央教科所长陈如平先生来校考察。12月,召开七届四次教职工代表暨五届三次工会会员大会,通过吴国平校长的《镇海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报告。同月,教育部授予镇中《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

  2006年
  3月,镇中庄市分校正名为“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王琳军被聘为院长,新任镇海区长马卫光来校调研。同月,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镇中为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4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在市委唐一军副书记和宣传部长卓祥来陪同下来校考察,为镇海中学题词“学海无涯”。7月,高二年级理科创新实验班沈才立同学,在获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赛区第一名进入国家集训队后,又正式成为中国代表队队员,在斯洛文尼亚举行的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大赛上夺得金牌。这是学校首次荣获国际奥赛金牌。镇海区人民政府为镇海中学颁发教育成就奖。8月,蛟川书院新校区首次招收初中14个教学班,650名新生。同月,黄国龙任镇中副校长。9月,黄国龙、陈尚余被评为浙江省第九批特级教师。10月,省“和谐校园”评审组来校评审,评定镇中为首批浙江省和谐校园。12月,校园网获“2006年浙江省优秀教育网站”称号。

  2007年
  3月,省教育厅党工委副书记、副厅长沈敏光在市教育局长黄士力陪同下视察镇中。4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先生来校视察,6月,八届一次教代会暨六届一次工会会员大会召开。吴国平校长作修改《镇海中学教职工聘龄津贴实施意见》说明,选举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张咏梅兼任工会主席,黄维民任副主席。7月,
在越南举行的第4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沈才立同学再次夺得国际奥数赛金牌。8月,杜剑华任蛟川书院党支部书记。9月,镇中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王青玲被评为省中小学师德楷模,沈虎跃被评为省优秀教师。12月,镇海区慈善总会镇海中学工作站挂牌成立。

  (待续)

 
校庆办公室 联系电话:0574-8629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