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历史,浩气长存

  百年建党,历历难忘,栉风沐雨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经历了腥风血雨,也见证了大国崛起,曙光初生:时至今日,我们也不能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12月14日中午,我校第19届心理健康教育周暨第27期业余党校主题讲座在第二报告厅举行。我校87届校友沙力,抗日题材报告文学作家方军受邀莅临我校做讲座,给同学们重温那段不屈的抗争史。


  沙力校友创立的同泰嘉陵烈士陵园,见证了一批又一批抗战老兵们的英雄事迹。沙力校友回忆道,提议为周姓人家整理家谱时,顺着根脉寻到了一名叫周训典的空军将士,他因亲眼见证了日军轰炸,慷慨地投笔从戎,成为中国第一代飞行员之一。这其中还有中国历史上创下“撞击”的第一人——陈怀民同志。弹尽粮绝时,他选择对准当时日军最先进的飞机“红武士”飞机撞击,武汉街头的百姓们亲眼目睹两架飞机一同坠入长江,热泪盈眶。

  方老师也向同学们提及了他与文学报告的渊源。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方老师从小学就辍学,但这小小的挫折丝毫并未减轻方老师对报告文学的热爱。自1984年开始,方老师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批人”:33位抗日老兵,10位美国飞虎队队员,400多位国民党抗战将士等,其中付出多少精力与心血可想而知——他只为了纪念那些浩气长存的军人。他始终坚持着他对报告文学的严谨:人证,物证,人物口述。只有把这三者都收集全了,他才肯动笔写——这是一个著名抗战体裁报告文学作家的严谨,是对历史的尊重,对那些浩气长存的军人的尊重。

  “人生就是一支支射出去的箭,每个人的终点都是死亡,不同的是我们的飞行轨迹。”沙力校友这样说道,“一个人何时死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一生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痕迹,这才是生命的意义。”陵园小小的墓碑下,不只是埋下了无数躯体,更是记录了多少生命的音容笑貌,留下了千姿百态的人生与社会价值。身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镇中学子更应坚守民族情怀,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探索,砥砺前行。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