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昔记事

难忘母校情

  我是镇海中学1956届的校友,毕业至今已五十四年了。经过岁月的沧桑,母校留在我心灵中的印象仍然如此美好,我对母校永远充满崇敬,充满感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我常常深深怀念母校和蔼可亲的师长……

(一)平易近人的郑芳华校长

  郑校长中等身材,穿着整洁,不论在会场中,在教室里,在操场上,经常都可以看到郑校长的身影。郑校长从不摆领导架子,和谒可亲,平易近人。关爱学生像关爱自己的子女,对此我有切身的体会:

  1956年我毕业那年,正逢县中和辛中合并 ,创办镇海第一所完全中学——镇海中学。当时有部分同学可直接保送上高中——镇海中学。

  那时我家因经济困难等原因,觉得没有条件上高中。为此郑校长把我叫到了办公室,耐心地问清了我和家中的一切情况;又给我讲述了国家建设,人才是何等需要!为了帮助我报考高中,郑校长还准备去我家走访我的父母,最后我虽然没有报考高中,但我对郑校长是十分感激的。

  当我以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杭化工时,(那时已放暑假了),郑校长还不乏遗憾地说:“我这个校长没有把你这个优秀学生留住!”

  平易近人的郑校长!学生们永远崇敬您!

(二)教导主任周东昭老师终身受用的美术课

  在周老师给我们上美术课之前,我自以为美术课不用动脑筋,是轻轻松松的休闲课;但是,当周老师给我们上了美术课之后,我原来的想法完全错了!

  教导主任周老师身材高大,态度严肃,不苟言笑,给我们上第一节美术课时,他没有介绍自己,更没有客套,一开口就进入了正题。“什么是美术?美术是光和色的艺术,……”开门见山就上起美术课来。整节美术课没有一句打浑插科,但却把同学们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我和其他同学一样,也竖起了双耳,全神贯注到周老师的讲课中……

  周老师的课,内容丰富,系统性强,衔接紧密,表述清晰,我们易懂易记。听他的课,似乎时间也过得特别快,他边讲边画,听得正过瘾的时候,下课铃就响了。

  周老师首先讲到了光:自然光和假想的平行光……;接着讲到了色:只要有三种原色:红、黄、蓝,就可调合成各种各样的颜色……

  就这样,周老师由浅入深,从简到繁,从简单的写生到复杂的人物写生,一步一步系统的为我们教授了初中三年的美术课。

  我们从画一瓣女贞树的叶子到命题画“江边的大森林”的创作;从一个简单的几何体,如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多棱体的写生,到“理想的卧室”画的创作;从画自己的左拳开始到命题画“公益劳动”的创作……

  周老师还教我们图案画:从单个图案到二方连续、四方连续……。

  周老师搜集了许多名画的复制品,如“微笑”,“最后的晚餐”,等等,教我们欣赏……

  周老师让我们看到了美术海洋中的一点水——一点能折射大海秉性的水,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美术?一周一节的美术课,我们学生觉得像过节日一样的快乐。

  那时候其他课的作业的确不多,但美术课的作业真不算少,一些创作画都是在课外完成的,但我们做作业时是如此的快乐,兴趣十足,有时还觉得自己是在搞创作那样的自豪!

  在三年美术课中,让我永远都不会忘怀的是:周老师为我们着重地、突出地、反复地、详尽地讲授了“平行光的透视原理”。

  周老师用幻灯片、手电筒、自绘的挂图,自制的教具、照片……等等,生动形象地传授了光的透视原理,让我们学生在生动活泼、快快乐乐中,明明白白地把光的透视原理的知识深刻在脑海中,受益终身!

  以后我学的是化工机械,机械制图在工程制图中是比较难的,尤其是相关线投影和相关体制图,学习时,有的同学感到头痛,可我学得挺带劲的,这些图不就是根据光的透视原理制作的吗?所以我的制图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

  中专毕业,我的工作是化工机械,搞机械工作,不论设计、制造、施工都离不开图纸,如何正确地设计图纸、掌握图纸是作为一个机械工作者最起码的基本功。

  一次一位同事见我审图、设计时的效率那么高,质量那么好,羡慕地对我说:“你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不像一个女同胞!”我当即说:“我是托了初中的美术老师的福!他为我打好了基础的基础!”。这是切切实实的真情话。

  我感谢周老师,他在那么少的时间里,给予学生如此丰富的知识,他为学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掌握了过硬的本领,让学生在工作中为国家多作贡献!

  周老师是教育事业中的巨匠,我们有机会做他的学生是多么荣幸啊!

(三)德高艺精的我的任课老师们

  我们的植物课胡震芳老师,他讲课时,理论联系实践,把植物生长繁衍的机理,讲得明明白白,使我们现在还记得;他讲的米丘林学说,拟人化的比喻,形象而生动;他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许多植物标本;利用学生公益劳动的时间,指导学生种植了许许多多盆标本植物,大大增加了同学们对植物学的兴趣;

  程恩露老师教我们自然地理,许许多多地表地貌的挂图;都是程老师自己绘制的,他对地壳应力的造成和分布,讲得尤其透彻,他设计了气象用的百叶亭、风向风力仪,组织我们学生测定气温、雨量、风向风力,大大深化了课堂中学的知识;

  教我们数学的是范直老师,他上课的特点是启发式提问,促使学生紧紧跟着他的思路,培养了学生超前思考的能力。那时我们的数学作业并不多,但每道题目都有他的典型性,只要平时独立思考,认真作业,考试时终能稳操胜券;

  还有教我们语文的吴孟斯老师,化学周有箴老师、政治陈罗琴老师……他们都是孜孜不倦、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好老师。

  母校不仅仅授课的老师好,不授课的老师同样好:

  张雪天老师,她兼管图书馆和阅览室,她终把馆和室整理得干干净净,一目了然,借书还书都很方便。高频率的借阅书刊,许多书刊都磨损了边角,张老师都把它们修补得完完整整。

  当时的医疗室空间并不大,作用可不小,医疗室的刘医生,既是我们的女生指导,又是我们女生的知心人,随和又亲切!

  还有一位给我印象最深的工友伯伯(他的名字我记不起来了),他的背有点微驮,走起路来像小跑,他把每个教室的汽油灯,天天擦得铮亮铮亮的,准时点灯,准时熄灯,一丝不苟;他用手摇铃来回司令全校的作息,一分钟都不差。他总是忙碌,同学们同样敬重他。

  我们的母校,艰苦奋斗,继承传统,常保优良的校风,为国家培养了

  一批批合格的人才,校长、教导、老师、校工都功不可抹。

  千言万语说不尽,总是难忘母校情。

2010年9月
张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