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

首页 / 校园生活 / 国旗下讲话

遇见并感恩美好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新学期开始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也要到来了。首先,祝大家新学期好!

  今晨,和往常一样,我在清晨7点来到学校。门口那条道路,与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路旁孕育着春的生机的大树,路上背着书包行色匆匆的学子。我忽然想起20年前,就为镇海鼓楼前的一路盛夏绿荫,把后半生都托付在了这里……。那样一个美好的开端,成为我记忆中的珍藏。

  我一直认为,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就在于可以一直和青春同行,在“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纪,我始终懂得是你们让我的人生之秋收获了丰足的智慧丰足的爱,我依然时刻感受到校园中蓬勃而单纯的美好:晨风中那简单的一声“老师好”,间操时投入的举手抬足,灯光下那伏案的身影,工作挑担时愉悦的“没问题”……如此简单,却总让我内心充满喜悦和感恩。我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创造美好,也应该更多地去感受和感恩美好。

  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如果是这样,那学校就是一块充满生机的农田,而不是一个产品的加工厂,教师就是农夫,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工。在这块充满生机的农田里,农夫与禾苗共同创造一个丰盈的具有无限可能的世界。如果你用心去感受,美好一直在你身边:清晨,每一声晨读中的陪伴,夜晚,和教室同步熄灭的办公室的灯光;课上,深入交流中的思想碰撞,课下,悉心点拨后的豁然开朗,假期教学资源开放期间老师的守候……近三十年了,我一直在这样的农田里,感受着师生之间相互的温暖。有时我也会想,教育是什么?爱因斯坦说过: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我想,他并不是要完全否认知识,只是用了一种看似绝对的说法,表达出对学习过程的一种重视,尤其是对学习中培养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生活态度的重视。我们的教室,在大成殿外、泮水桥边,我们是否能够从中感受先贤留下的人文精神之美?我们日日置身其中,在梓荫山下晨读,从流芳桥畔走过,是否想过用怎样的方式为学校留下更多的美好?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而我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创造这样一个美的氛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会感受和感恩美。

  在2月底的一期《南方周末》中有这样一篇文章《好学生都去哪了》,探讨了现在的学生暮气沉重的话题:“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暮气深重表现在唯成绩至上;在大学里,学生的暮气表现在唯钱途无限为其职业追求”,而此种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缺乏理想的激情,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困厄和失败,而是精神处于一种麻木和疲惫的状态,失去了对美好的感受能力。

  同学们,四季可以轮回,但是青春只有一次,享受这个过程,感受美好的点滴带给你的喜悦,创造这个过程,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每一个人的校园生活都是阶段性的,但是对美的感受,对美好的追慕可以是终生的。最后,我想说,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这所学校最美好的珍藏!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