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100讲,北大陆俊林教授和2000届校友、林树教授做客镇中人文科技大讲堂

  相关链接:
  【杭州新闻】学霸也追星!镇海中学学子追星学术大咖,至今人文科技大讲堂已超百讲
  甬派 浙江在线
  浙江24小时 钱江晚报百家号
  镇灵通

  文/镇灵通、甬派、浙江24小时等
  灵通社颜轩宇、余卓成、顾钊宇、袁朴真
  指导老师/王振、周爱红等

  近日,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北大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所副所长陆俊林教授做客镇中人文科技大讲堂,在书吧主讲人工智能及其发展趋势;同一天,镇海中学2000届校友,现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林树,在第一报告厅主讲《神秘的宇宙:从黑洞到中子星》的科普讲座,两位教授分别带来镇中人文科技大讲堂的第103讲、第102讲。


  这个月,镇中人文科技大讲堂已经连开5场!这个发轫于2005年的人文科技系列讲座品牌,在过去13年已举办百余场名家讲座。

  近几年,北京大学前校长王恩哥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院士和副校长高鸿钧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南开大学前校长龚克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院士携四位院士,昆山杜克大学前校长刘经南院士等“大咖”,都曾先后来访镇中开设讲座。

  看到镇中每周贴在报告厅外墙上的“讲座预告”,曾有网友感慨:难以想象,这是一所中学的人文科技大课堂。其人文氛围和学术资源,都快媲美国内知名高校了! 

  上周五,我校省地理特级教师赵守拙为同学开设地理素养提升的课程拓展讲座。

  4月上旬,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汪玉教授来访镇中,开设了有关人工智能芯片与清华电子大类的讲座,镇中2008届校友、立思辰大语文联合创始人赵伯奇主讲大语文的大智慧;

  2月,快乐发明创始人、中国发明协会会员任新年老师在镇中开设《60分钟让你玩转创新技法》专题讲座;

  1月,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院士专程来镇中开设《流动的基因》科普讲座;

  12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李寿平博士来镇中开设《国际形势、国家战略与个人梦想》……

  据不完全统计,在近一年里,已经有近30名“两院院士”、中科院研究员、著名作家、著名实业家,北大、清华、复旦等著名大学的教授现身镇中“人文科技大讲堂”,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的讲座。 

  这些讲座,不少学生不约而同掏出本子来,边听边记。讲座结束,镇中学子都直呼过瘾。“没想到,名家讲座会这么好听!”一镇中学子说,以前以为这类讲座是枯燥乏味的,但一年听下来,完全是一种享受。

  那么,一所中学何以能办出这样“高大上”的人文科技大讲堂? 

  记者了解到,镇中办校至今走出了大量考上清华、北大、港大等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有大量校友资源。正是因为这些高质量的毕业生,镇中成为了顶尖高校优质生源输送地,学校的品牌让学校有了大量资源,也使得镇中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学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同时,一些毕业的知名校友自己也成长为母校讲座的主讲人。

  此外,镇海、宁波作为“院士之乡”,一座城市本身的文化和资源底蕴,也为学校提供了大量的专家资源。学校一贯致力于积极探索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机制,全力培养优秀人才。同时,进一步办好镇中人文科技大讲堂,将学校打造成一座文化殿堂,让学生浸润其中,不断接受先进文化和科技前沿知识的熏陶。






陆教授带我们走近人工智能

  4月19日,北京大学陆俊林教授做客镇中人文科技大讲堂,从2016年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与世界顶级围棋棋手李世石的大战为切入点,带领镇中学子走进人工智能的历史长河,观赏人工智能黎明时刻的曙光。

  2016年AlphaGo与李世石的大战,终于宣告了人工智能在智力领域的重大进展。历史上的人工智能发展迭起波澜:从上世纪50年代图灵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掀起第一波浪潮,尔后因算法与计算能力不足迅速衰退,到七八十年代因计算机计算能力大幅提高掀起第二波浪潮,又因算法落后而悄然退下历史舞台,直至今天的人工智能大发展。

  科学家对算法与计算机的改进促进了人工智能发展,而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需求又推动了计算机科学的大发展,北京大学一直走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前列,于近年开设了由图灵奖得主领衔的“图灵班”,以培养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计算机人才。

  关于如何识别猫狗照片的算法引起了各学生的极大兴趣,传统算法利用匹配识别法,但这需要大量特征信息来实现配对,并且由于几乎不可能把所有特征输入计算机,这种算法的成功率极低,而最新的“深度学习”的算法,教授通过最简单的单神经元识别红绿灯来举例,由浅入深,使在场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了解“超越了世界90%的人”。计算机通过大量“练习”不断调整各神经元之间联系公司的参数,从而在输入信号时能够以较准确的信息完成输出。当然,这离不开巨大的计算与调整,也因而能有较高的正确率。

  科学技术的发展永远不会一帆风顺,前两次“人工智能”研究的高潮终究因时代的局限而悄然退下,只有拥有顽强的毅力、高度的信心、执着的信念,才有可能挺过清晨的寒霜而迎来黎明的曙光。

  陆教授说道,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爬树登月,每天都在靠近月亮,却永远不可能登上月球;还似一列列车,当你试图跳上它时,她已驶远,告诉你:永远不可能追上。通过这场讲座,学子们对“人工智能”的了解更近了一步,并且有了更深的关于当下与未来的思索与展望。相信带着这份思索与体悟,我们能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校友林树教授做客镇中人文科技大讲堂主讲第102讲《神秘的宇宙:从黑洞到中子星》

  4月19日下午,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林树教授回到母校——镇海中学,主讲“镇海中学人文科技大讲堂”第102讲,为该校高一和高二学生带来题为《神秘的宇宙:从黑洞到中子星》的科普讲座。

  林教授以近期科技热点——首张黑洞照片为例,谈到这张黑洞正面照片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M87星系中心超大黑洞的观测信息,也使得一百多年前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再次得到了试验验证。林教授进一步介绍了黑洞的特点:质量越大,视界(尺寸)越大、温度越低;X-射线喷流,释放大量能量;没有电磁波辐射,只有引力波辐射,并提出黑洞三大未解之谜是黑洞的内部结构、信息悖论以及黑洞的形成。

  “黑洞有一个同胞兄弟,叫中子星。它不黑,但跟黑洞一样低调哦”,林教授幽默风趣地引出中子星,重点讲解了中子星的稳定脉冲周期、致密性、强引力和强磁场等特点。同样,林教授表示中子星也有三大未解之谜:形成、内部结构和形态。
林教授总结:人类追求认识自然是无止境的,科学训练不仅教我们认识自然,也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往昔的科学学者孜孜不倦,给岁月以繁荣的文明。今日的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更应传承这份文明的火炬,照亮后人的前路。
最后,他寄语同学们——物理学训练不仅教我们认识自然,也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希望大家积极学习和探索自然。

  精彩的讲座博得同学们阵阵掌声。讲座后,部分同学意犹未尽,继续就黑洞如何产生引力波、超流的反重力运动机制、黑洞、中子星和“钱德拉塞卡极限”机理与超弦原理等积极地向学长林教授请教,也有同学对黑洞信息悖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林教授进行探讨交流。镇中学子们围在学长林教授身边,气氛热烈,久久不愿离开。

  天文学的真知灼见避不开嘲笑和激烈的反对。白矮星的著名研究人钱德拉塞卡的学术论文一度被导师撕毁,“钱德拉塞卡极限”被学术界否认和雪藏,直到50年后才终被诺奖认可。看来,真理虽然会迟到,但是绝不会旷课。

  撰稿:灵通社顾钊宇、袁朴真
  指导老师:王振、周爱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