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梦想之帆 启名校之航

北京篇


  7月5日下午,由我校40余名09级学子组成的“走进大学,与梦想零距离”暑期高校行社会实践队乘坐火车前往首都北京,开展了为期五天的2010年暑期寻梦之旅。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水木清华,盼兮感兮
——清华大学之行小记

  7月6日上午九时,我们终于站在了期待已久的清华大学东门外。东门整体由花岗岩组成,内外共有八根高大石柱,从门外便可一眼望见气势恢宏的主楼。

  这份造型独特、空间开阔的礼物来自清华在香港的学子们,诠释着清华人对母校的深深的爱。我们经不住伫立观望,每一秒的流逝都似乎带走了些许时间的迷雾,穿透至她九十华诞的记忆点;烈日下我们抛开烦躁,在清华大学招生办胡坚明老师的带领下,欣赏她的学子们为她创造的美丽容颜。

  落叶归根,江河回流,当那个暂时的栖息地成为各人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魅力便会薪火相传,引导一代代的“新生命”奋发向前。

  “行胜于言。”这句铭文是1920届学子们的寄语。它静静地躺在大礼堂前的日晷下,直到现在。手掌缓缓地抚过晷面,纵深的刻度贴着手心,岁月的凹凸由五指传入,从外向内渗透——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往而来的清华人在这里沉思,寻梦,许下誓言。表影飞转,物换星移,不变的是仍旧匆匆前行的身影。

  “怎么?神游了?”,迎接我们的校友打趣道,“要是真有所感,就努力加入我们吧。”“好啊。”我们相视而笑。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当梁启超先生的勉励化作了校训,清华人便承担起了振兴民族的责任。邓稼先、周光召、钱学森、赵九章等等前辈们的征程由这里开始,且从未停息——相信,将来我们会再次站在这里,循着前人的足迹,怀揣着民族的梦想,并肩战斗,全力冲锋!

  “惠风荡繁国,白云囤曾阿。景鸣是禽集,水木堪清华。”近春园拂来曾经的荷塘月色,暖风伴我们环绕接天莲叶,荷香褪去了酷热,引领我们来到水木清华,耳边传来一阵阵颤动声,眼角闪着细碎的波光——外界的喧嚣逐渐离开,我依稀能够辨出几个转瞬即逝的片段,在心间跳跃。宁静得以致远,清水青木之间,人生的精华由我们去感悟,去提炼,去发扬。

促膝长谈,如沐春风;未名博雅,吾心向之
——北京大学之行小记

  次日一早,我们按计划到北京大学聆听讲座。北京大学原教务部长关海庭教授和北大招办焦维新教授热情地把我们领入一会议厅。两位教授分别向我们具体地介绍了北大的学科优势和管理制度,也称赞并介绍了其他知名学校相关制度,使我们对名校的综合实力与特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教授与我们的互动环节秩序井然。其间大家提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授都耐心地作了解答,并额外地补充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讲座结束后,大家彼此交流心得,深感获益匪浅,眼前的道路也变得清晰起来。

  中午在北大食堂用餐后,我们跟随镇海中学09届学长参观北大校园、校史馆。

  怡人醉情的景色,更激起了我们对这理想中土壤的向往;谈吐非凡的校友,让我们不禁对这片热土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校史馆中,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相片掠过,一段段简短的文字介绍参差排列。每一组陈列都让我们驻足,每一个名字都让我们停留——正是这些或常见或鲜为人知的符号串成了从“京师堂”到“北京大学”的筋骨。有多少传奇曾在这里绽放,又有多少昔日默默无闻的仁人志士在这里走向社会,终建伟业。我们仿佛浏览着记忆的长卷——只属于北大的记忆。

古都名胜,举世奇葩;校园之外,情趣之中
——颐和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故宫之行小记

  8日——我们此次北京之行的最后一天,我们在导游和带队老师的带领下酣畅淋漓地游玩了颐和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故宫三大景点。

  颐和园中种种巧夺天工的建筑让我们叹为观止。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晚清王朝的穷奢极侈以及腐朽不堪。此情此景,我们或许不能重振历史,但我们默默地在心中铭刻了这座园林、这段历史、这份感触……

  在期盼已久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当我们凝视着这宏伟的建筑,当我们庄重地步入大厅时,眼前展现的,是一片灿烂辉煌——从刀枪剑斧到现代各种精良的枪械,从干牛铁骑到各种坦克战车,从木船到各式军舰,从烽火传信到火箭上天和卫星转播,从地雷炸弹到威力巨大的核武器。6000余件珍贵的文献、实物、照片向我们诉说了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的抗争史——为争取生存权利和民族独立而英勇战斗的历史。从古至今,兴衰更替;由近及现,在屈辱中逐渐强盛。曾经的曲折让我们无法释怀,现在强大的国防实力则让我们自豪。我们明白:过去的挫折让中华之魂更加强盛,未来的我们将要用不变的誓言维护国土,再创辉煌。

  在北京之行的最后一站——故宫,那浩大的气势、雄伟的建筑、精妙的雕刻,无不让我们为之一振,我们的北京之旅也在这流连忘返的圣地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此次首都之行,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北大清华之名校氛围,增强学习信心及动力,把握奋斗目标和人生规划。谈及此行体悟,有同学说:“虽然在北京的三天正遇高温,但这高温却似乎又恰到好处地展示了我们对北大清华的热情!”也有同学感慨:“以前总觉得北大清华很迷离,通过这次旅行,我觉得自己更加明确了心中的梦想,也更加增添了前进的动力!”

(指导老师:叶隆晓、赵拉洁)









上海篇

  8月4日早晨,由我校50名高一学生组成的“走进大学,与梦想零距离”暑期高校行社会实践队前往上海,开始了为期三天的上海高校之行。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百年积淀,今犹存光

  8月4日中午我们就到达了上海。下午1点,整装待发的我们早早集合在了巴士前,因为我们即将前往向往已久的百年名校——复旦大学。

  我们所进入的是复旦的邯郸校区,初入校门,我们并没有见到想象中的一座座百年古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弘的高楼——光华楼。整幢楼高达142米,在这个古老的校园内显得格外耀眼,盛放着现代的光芒。

  原来,这座光华楼被誉为“中国高校第一楼”,作为复旦跨入新世纪标志的复旦百年第一楼。光华楼外观形象生动,她新古典风格的建筑身姿挺拔,在茵茵绿草的映衬下,中间用透明球体连接的双楼建筑宛如旭日从山峰间升起,“双峰日出”,俨然成为复旦校园的一处人文胜景。也难怪所有的复旦学子一给我们介绍起光华楼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进入校园不久我们就看到了一尊石像说的是唐朝诗人贾岛推敲字句的故事——“驴背思诗”这不正是很好地诠释了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么?

  很快,负责接待我们的老师与校友都如期而至,虽然接触不深,但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含蓄的感觉,让我们感受到一所百年名校的儒雅,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复旦由此而生;

  自强不息,异彩纷呈——复旦今昔斐然!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契合时代,朝气蓬勃

  次日下午,我们驱车前往了另一所百年名校——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经过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也正因如此,我们对之也已向往已久。

  早就知道这是个现代化的校园,看了昨日的复旦,心中更是有所准备,然而当我们真正进入这个位于上海市郊,环境幽雅,绿草如茵的校园时,我们着实还是吃了一惊。整齐的校舍,数一数二的棒球场,宽大的马路,崭新的学院楼,平静的湖畔,气派的体育馆,包罗万象的现代化图书馆……所有的一切都刺激着我们好奇的眼球,一切又让我们赞叹不已。

  交大的校友也显得格外活泼,理工科的同学们用诙谐幽默的话语介绍着这个充满时代感的古校,这个娇丽而又俏皮的美丽的学校。我们在欢笑中游览这个学校的“庙门”与“凯旋门”,看中西古今的文明如何在此最大限度地融会贯通。

  我们在这里感受到的是一种轻松而曼妙的学习氛围,快乐与活力似乎是这个学校的主色调。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交大成就卓越;

  契合时代,朝气蓬勃——交大活力无限!

别样上海,风情万千;世博盛会,举世瞩目

  除了体验高校,这一次的旅途我们还领略了另一番情趣。

  8月4日晚上,我们有幸去上海的外滩、南京路体验一下这个不夜城的夜生活,感受这个国际都市中学术背面的时尚气息。

  夜晚的上海并非只有灯红,只有酒绿。我们漫步,我们转身,我们的眼光流转,看到一个内涵与活力并存的城市,在这样夜上海,我们不会迷失,我们会做的是跟上她前进的步伐,用她的节奏行走,用我们所有的力气感受她的气息,她脉搏的律动。

  当我们在南京路上的人群中晕眩,在城隍庙里的店铺间留连,也许我们才真正被包裹在这个别样的上海之中,在不自觉中,沉醉在她万千的风情之中。

  8月6日,此行的最后一天,我们当然少不了感受世博盛会。自八号门而进的我们在看到如潮的人流之后突然觉得手足无措,那些所有的准备工作与完美的线路设计似乎都显得微不足道。

  不错,这就是世博会,这个让人又累又爱的盛会。

  我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散播在这个微缩的世界里,紧张而又兴奋,欢乐而又激动。一天里,我们用疲劳却愉快的话语交换着所有的收获——魔幻曼丽的法国馆,浪漫秀丽的意大利馆,创意非凡的墨西哥馆……

  别样上海,风情万千——夜景迷人醉人;

  世博盛会,举世瞩目——盛景振人撼人!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次蒲公英的旅行,尽管我们飞得并不遥远,却足够让心灵得到足以扎根的养分。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次播种梦想的旅行,尽管我们前方还有些许的薄雾,却已然明白了自己前行的目标。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次不一样的旅行,我们抒写这样一段充满回忆的故事,把这个篇章留在每颗无悔的心里……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