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川书院古牌楼

  据《县志》记载,蛟川书院原座落于梓荫山下鲲池畔。清乾隆八年(1743年)由罗汉堂改建,清乾隆九年(1744年),邑令杨玉生题额建牌楼,乾隆十一年二月(1746年)正式落成开课。数十年后,浙江巡抚常安改其名为鲲池书院。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曾在书院下榻一月余,筹划抗英大计。时移世易,书院建筑已毁,唯牌楼遗物尚存。

【右图为清乾隆时期蛟川书院牌匾。
文:清乾隆九年夏月榖旦
  邑令池阳杨玉生建
注:榖旦:晴朗美好的日子。旧时常用为良辰吉日的代称。】

  鲲池书院(案旧名蛟川书院,巡抚常安改今名) 在梓荫山下。前明时,山顶建文昌祠,山麓建纯阳阁,多士会文于其所。兵燹后,归于释氏,改名罗汉堂。乾隆八年,邑人郑宗璧、李士瀛等,请于知县杨玉生,复改建书院。知县捐俸以倡,绅士共输银三百八十两有奇,鸠工庀材,经始是年冬,至十一年二月落成。中为讲堂,东西廊庑各八间,南向书舍七间,西南台门三间,东北小屋三间,旁启后门,余为园圃,映池横二十五丈,由月台之南入学后河,西流与泮水合。四十一年,知县周樽以田租所入仅供院长修脯,将学租增银五十五两零以为月课之需。四十四年樽又捐俸置田,偕邑人王世纶等,助田三十九亩六分六厘零,岁入谷五十二石以供膏火,每岁延请院长掌教,每月之二日,知县课试,十六日院长课试,较其优劣而进退之。嘉庆十二年,署县事陆玉书,祀先儒沈端宪、黄文洁二公于后轩,每岁春秋致祭,巡抚阮元题曰:景贤精舍。咸丰十一年,兵毁。同治十年,邑人傅昌礼、昌珩,仍旧制重建大堂,后小轩改筑为楼,祀沈端宪、黄文洁二公于上。光绪十五年,邑人周家勋,捐助银一万元,盛太史炳纬,议以此款添设经古小课。邑令王承煦,撰记勒石。二十一年,炳纬等复募银二万二千五百元,添加大课膏火。三十二年,科举废,书院大小课停止,其银均拨入中学堂以作基金。所有田地山荡,均拨与公立两等小学堂,充作办学经费。

注:①兵燹:战火焚毁,燹,xian野火。②鸿工庀材:集匠备料,庀Pi。③修脯:指酬金、薪水。④膏火:膏:点灯的油,此指办学经费。


民国《镇海县志》

浙江省镇海中学
admin@zhzx.net.cn
Copyright © 200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