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午,我校“科技新苗”团队在教务处副主任曾昊溟、应林跃老师带领下,在寒假期间第八天(春节前四天,春节后四天)来到宁波市农科院加工所,参加由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科协组织的宁波市第二期“科技新苗”第一阶段展示活动。
首先由我校学员、小组长谢辉英做了项目组八天的整体活动简介和她个人的活动展示,随后陈昌宜、方焓熙和方焓熙家长展示并发言。加工所所长凌建刚研究员要赶时间去宁海,仍和指导团队的宣老师、尚博士、朱老师、崔燕博士等主持并点评了整场展示活动。凌所长对八天来的研究活动作了小结,并对下一阶段研究提出了要求。市农科院科研处姚副处长专门到会聆听。
8天,1000多条实验数据,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实验细节,分工合作,实验里考验毅力与细致分析能力的实验,网上每天一篇精彩纷听不到的研究日记,学员们制作的精细汇报大纲,求严谨求坚持的实验之旅,考验体力与脑力的实验之旅——一群过年还喊饿的镇中学子……
体验后的反思之“思”很重要,是完全你自己的,别人无法替代、抢不走的哦: 当初,抱着好奇与“尝鲜”来到这里,本着增长见识,丰富课余生活的目的来到了这里,而在这里工作的八天可谓让人“惊喜交加”,既有接触新鲜实验的兴奋,又有亲手做实验的乐趣,在这里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充满了新奇与不同。与此同时,每天按时到岗到位的要求,牺牲寒假学习时间来这里实验,这些都叫我们脆弱的小心灵有那么些伤痛与难过。但是人生毕竟是人生,只有经历过了才能体会的到其中的不同,而这八天的生活也带给了我许多不同的东西。 1.科研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还需要一定的耐心与细致。 2.做科学实验,条理与严谨是第一要务。 3.心平气和、耐心实验是成功的关键。 4.团队合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5.通过实习,锻炼了独立意识,团队精神,有了一个更有意义的寒假…… 6.做实验虽然很累,在度过新鲜期后,在不断重复的枯燥的实验操作中,很容易让人思想产生疲惫,身体趋于劳累,但是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也都是值得的。因为在做出实验,得出数据后的那种喜悦感与轻松感是做任何别的事情所体会不到的。 7.上班不比学习轻松,即使学校上课又拖课又考试,但是上班时中午休息时间也有神秘莫测加班,而且还担心时间来不及,怕实验会失败…… 每一个字都是八天无数分钟累积成的自我经验之谈,成长、责任等字眼再次强烈地冲击小心脏,在生命中打下烙印都不为过。最后,还是对导师、对市里、农科院、学校等共同搭建的平台,对指导老师、家长和自己都送上10W+真诚的感谢!
另悉,1月20日,教务处曾昊溟、应林跃老师和张开润同学代表我校第一期“科技新苗”团队,参加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科协首期活动总结和颁奖会。张开润代表我校介绍了实施三个新苗项目的经验,我校也是颁奖会上三所作典型发言的学校之一。过去的一年,在学校、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蒋俊研究团队和我校首期“科技新苗”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荣获首期“科技新苗”活动一等奖,曾、应两位老师代表我校受表彰指导团队上台领奖。宁波市教育局张力鸣副局长等领导为我校师生颁奖,并给予高度肯定。
在颁奖会上,我校在宁波市为期一年的首期“科技新苗”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其中,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蒋俊研究员团队指导下,学员张开润、朱逸峰、冯炜小组课题《三基色荧光粉的合成和应用初探》和戴琎、董欣儿、胡家涵小组课题《制备工艺对热电材料性能的影响探究》分获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前者还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场决赛三等奖,后者荣获第二届全国未来科学家创新大赛一等奖;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别静博士指导下,黄益炫、吴淳辉等6位学员完成的《宁波市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及完善情况调研》获宁波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朱逸峰、吴淳辉在新苗活动结束后,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戴琎以《一种基于热电材料的野外求生应急电源》项目获宁波市首届中小学创客大赛最高奖“创客达人奖”。以首期“科技新苗”学员为基础,创立了镇海中学创客俱乐部,戴琎为首任社长。

 《镇海中学》报组委会微信公众号,欢迎扫二维码加盟,欢迎来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