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12月9日下午,90届校友、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甬城英才”乌学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科技部“973”纳米材料项目首席科学家曹则贤研究员先后来校开设《元素漫谈》和《科学是怎样做出来的》的主题学术讲座。 乌学东校友开讲即谈起自己在镇海中学难忘的高中生活,并特别感谢高中时代的化学老师对自己走上化学研究之路的启蒙与指导。在讲座中,乌校友结合高中生的课堂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部分元素的起源、特性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特别从材料化学专家的角度,提供了许多鲜活的实例,激发了兴趣,也为听讲者开阔了视野。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硅时代,人类历史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材料史,让同学们直观地看到了材料的重要性,材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材料的突破往往可能催生出科技革命,高效、绿色、智能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材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机遇。 曹研究员从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的卓越故事娓娓道来,阐述了科学是怎样产生以及科学家需要怎样的品质。他指出“科学探索的前提是我们扎实的基础素养。我们身处世界,能看到各种各样自然现象,但只有少数人能从这些现象里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新科学的诞生地。”他强调,“许多大科学家都具有共同的品质:厚积博观、善用时间、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和想法,并且深度思考和保持工作学习专注。”“‘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两个方程’这个看似简单的定理却被人推广延伸发现了热力学两大定律” 。曹研究员用这个科学故事勉励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习以为常的事物保持好奇心,敢于质疑,敢于发问,敢于深刻地发问。 两场学术讲座,科学家们风趣、生动的讲述,对世界的好奇、对未知探索永不停息的科学家精神和胸怀,让听讲者受益匪浅。
浙公网安备 33021102000405号